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理想城俱乐部 门户 见识好文 教育 查看内容

毛泽东向全世界展示:一个读书人最高的境界和成就(上)

2022-9-8 11:3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49| 评论: 0|来自: 冷水播报

摘要: 100年前,有一个人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旁若无人地读书、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是为了救国救民而读书、为了民族独立而读书、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解放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读书。他的一生,是手 ...
浏览文章时间满 137 秒,可领取 685 理想分

100年前,有一个人他如饥似渴地读书、旁若无人地读书、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是为了救国救民而读书、为了民族独立而读书、为了中华崛起而读书,为了解放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读书。

他的一生,是手不释卷、终身学习的一生。

他就是"一代天骄"——毛泽东。

1

罗斯·特里尔所著的《毛泽东传》当中有一句大有深意的话:

"中国的革命始发于图书馆"。

很久以前,还曾看到网上讨论过世界上最神奇的职业——图书管理员。

很多我们熟知的著名人物,都和图书馆有着很深的渊源。

比如沈从文是北京香山慈幼院图书管理员;冼星海是国立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博尔赫斯是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

博尔赫斯还曾经说过一句,关于图书馆特别美的话。

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

另外,之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是解放军某部图书管理员。

他们中最有名的,影响最大的人,应该就是毛泽东,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管理员。

当然,不是所有的牛人都出自图书管理员,也不是所有的图书管理员都能成为牛人。

图书馆对这些日后取得极大成就的人而言,不过是提供了一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平台。

让他们有更宽裕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去干一件时间越长、收益越大,也最值得每个人坚持一辈子的事情:

读书。

2

很多人都知道,毛泽东在25岁的时候,曾经短暂地当过北大的图书管理员。

但少有人知道,毛泽东和图书馆的结缘比这要早得多。

1912 年的时候,19岁的毛泽东,决定从省立第一中学退学了。

在这之前,毛泽东先是在湘乡驻省中学里上了一段时间的课。

没过多久,黄兴连开三枪的广州起义爆发了。

毛泽东激动了,他写了一篇文章,提出要请孙中山当大总统,康有为做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这是他第一次公开表达自己的政见。

但事实上,那时候的他连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之间的主张分歧也弄不太清楚。

很快,辛亥革命爆发了,他又激动了一把,去参加了几个月的革命军。

退伍后,他天天看报纸上的广告,准备报考学校。

一开始报的警察学校,后来看到有一个制造肥皂的学校,不仅不要学费还能有工资,想要学一门手艺的他,改了自己的志愿,决定做一个肥皂制造家。

然后,他一个在政法学校上学的同学,建议他报考政法学校,说这个学校三年毕业后就会变成公务员,连司法考试和国考都免了。

毛泽东再次激动了,他交了一块钱的注册费,准备学政法。

结果在考试之前,又听另一位朋友的建议准备读商业学校,做经济人才。

他把这件事写信告诉了父亲,这让本来就想让儿子经商的父亲非常高兴。

毛泽东去商业学校待了一个月,发现商业学校居然用英语教学,连普通话都没过关的他一怒之下退学了。

这以后,英语成了他的一块心病,直到几十年后他在福建养病时,还随身携带一本《模范英语读本》。

折腾了一大圈,毛泽东回到了文章开头的起点,他考进了省立第一中学。

在这所正规的中学里,他只待了半年就又退学了。

要放在现在,高中还没毕业就不读书了,就是一个标准的"辍学青年"。

但毛泽东之所以选择辍学,有他自己的考虑。

3

省立第一中学的课程有限,毛泽东更多时候是选择自学。

那段时间,他刚自学完成《御批通鉴辑览》,共一百一十六卷。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是什么书?

它上起伏羲氏,下至明亡,几乎是中国古代史籍中记事时间最长的一部编年通史,被称为万世君臣的政治教科书。

但看这本书的毛泽东,当时不过是一个穷山村里刚走出来的农家子弟。

看完这本书后,他并没有喊出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之类激动人心的口号,而是得出了一个影响他终生的结论:

上课还不如自学!

退学后的毛泽东寄居在湘乡会馆,每天都去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

他为自己制订了一个严格的自修计划,早上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中午只是买两块米糕充饥,算作午餐,直到图书馆关门才出来。

那半年多的自学生涯,毛泽东到底看了多少书,现在不得而知。

但直到很多年后,他在和斯诺聊起来的时候还说,这半年是"极有价值的半年"!

新中国建立后,他回忆起这段历史时仍然深情地说:

“我当时每读一本书,觉得都有新的内容,新的体会。”

并说出了那句经典的比喻:

“一到了图书馆,就像牛进了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地吃一样。"

在这里,他广泛阅读了反映18、19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和科学成就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代表作,学到了大量的新知识,受到了空前的新启示。

刘慈欣曾经在《三体》里提到了一个"技术爆炸"的概念。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知识积累也存在一个爆发式增长的时机。

对毛泽东而言,这段在图书馆里独自一人读书求学的日子,也正是他在知识结构上突飞猛进的半年。

这其中的桥梁,就是书籍——毛泽东正是通过博览群书实现这种融合的。

更重要的是,从这以后,毛泽东更加重视课堂之外的读书学习。

他的大量阅读,都是在课堂之外完成的。

除了在图书馆里读书,我还曾经对毛泽东在其他课堂之外的读书情况进行过一次整理,今天趁此机会和大家分享。

4

毛主席曾经在哪里看过书?

——在闹市中。

早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时候, 毛泽东就有意识地到喧闹的地方去练习闹中求静, 静中求学。

有一次, 他拿着书到长沙市最热闹的南门口去阅读, 任凭人来人往。

声音嘈杂, 他只顾自己专心致志地看书。

有一位同学问他: "你怎么到这种地方来看书啊?人来车往那么乱, 能看得下去吗? "

毛泽东说:

"就因为乱, 我才要来这里看。我要锻炼自己。"

同学又问:"这是练的哪门子功?"

毛泽东答道:

"我们的国家不乱吗? 我要锻炼自己不为乱所动, 在乱中仍然集中全部精力去办成一件事, 朝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

在闹市中坚持读书,只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小事。

但却是修炼心性的一个好方法。

能做到在闹市中读书,也就意味着有定力在任何情况下坚持读书。

借用村上春树的一句话说:

今天不想读书,所以要去读书,这才是持之以恒的读书之道。

毛主席曾经在哪里看过书?

——在马背上。

1964 年 3 月,一个外国代表团来见毛泽东时,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

你的马列主义学的这么好,是在哪专门学习的呢?

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回答说:

我是在马背上学的马列主义。

其实这句话并不是俏皮话,毛泽东读过的书很多时候就是战斗中,在部队的行进途中挤出时间来看的。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有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毛泽东同志带领一支队伍离开茨坪,到了五斗江。

原地休息时,他便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翻开手上拿的书,全神贯注地看了起来。

天气多变,一会下起毛毛细雨,战士们都戴上了斗笠,但毛泽东同志仍在入神地看书。

直到司务长给他戴斗笠时,他才感觉到并把书收了起来。

1932年打下漳州的时候,缴获非常多,但毛泽东都不感兴趣,要的全都是书。

曾志同志后来回忆说,仗刚一打完,毛泽东就带着她到长溪中学的图书馆去找书,找了很多。

特别是一些马列的著作,就那么放在马背上,一路带到了陕北。

曾经和毛泽东一起行军过的刘英(张闻天夫人)回忆,长征路上,经常没有东西吃,但毛泽东还是坚持看书。

长征途中,每次缴获战利品,毛泽东都抓紧时间去看那些府志、县志,如果能找到一两本书就高兴得不得了。

但为了减轻负重,毛泽东对长征途中缴获的书只能是抓紧看,看完就留在路上了。

1957年,他在北京见到《辞海》的主编之一舒新城时说:

《辞海》我从二十年前使用到现在。在陕北打仗的时候也带着,后来在敌情紧急的情况下,不得不丢下埋藏起来,以后就找不到了。

毛主席曾经在哪里看过书?

——在担架上。

1929年的时候,毛泽东从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上被选了下来,在闽西的一个农村里养病。

9月,红四军开第八次代表大会,他疟疾发作,都走不了路了,向大会请假。

大家却觉得他是在闹情绪,发函让他务必参会,否则就要给处分。

最后被担架抬到会场里去,大家才相信他是真的病重。

但就是这样,在他被边缘化,需要躺担架了,仍然如饥似渴地读书。

他在给中央的信里,只字不提面临的困难,而是反复要书。

他在给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宣传部部长的李立三的信中写到:

"我知识饥荒到十分,请你时常寄书报给我。"

同一天,毛泽东在致中共中央的信中写到:

"四军党内的团结,……完全不成问题……另请购书一批价约百元,请垫付,我们望得书报如饥似渴,请勿以事小弃置。"

难以想象,毛泽东遇到困难不是向中央叫屈求助,而是不忘提醒他们,要把给他寄书当成大事。

前面提到他读模范英语课本,也是在这段时间。

从这段读书经历里,我们除了看出毛泽东在读书这件事上的热爱和毅力。

还可以得出一个有益的结论:

人在逆境、低谷的时候,与其患得患失,整天抱怨,不如趁着没人理你时多看点书。

唯有不间断地学习,才是让你摆脱苟且与困境的最好方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QQ|手机版|理想城俱乐部 ( 闽ICP备19016385号-2 )

闽公网安备 35012102500645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221536

全国热线4009986601

GMT+8, 2024-11-23 21:06 , Processed in 0.408076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