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文章时间满 138 秒,可领取 690 理想分
任何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 01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网红和卖菜的阿姨,你觉得谁的工作更体面,更赚钱?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听我讲两个故事。 中新经纬曾写过一个底层带货主播的现状。 主播张墩煌为了搭上直播带货的快车,成立了工作室,全职做直播带货。 张墩煌每周二四六,下午四点开始直播,一直到凌晨结束,直播时长8小时。 更多时候,他要直播到凌晨四五点,直播时长12、13个小时。 即便他拼了命的努力,有时候也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 正常情况下,张墩煌的直播间稳定在50-80人同时在线,直播间经常只有3、5个人观看的情况。 这一点点流量,他的直播收入可想而知。 有一次,张墩煌直播带货某品牌运动鞋,买流量花了6600块钱,又拍了很多条预热视频,并且组建了七、八人的团队,准备大干一场。 结果那场直播只卖出去130多双鞋,连买流量的钱都没挣回来。 后来虽然摸到了一些直播的规律,收入增加了,但张墩煌每天都会因为直播间不稳定的流量而失眠、焦虑。 直播带货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顺遂,能坚持到什么时候,他自己也不清楚。 张墩煌只是无数主播的缩影,之前就有主播爆料,自己一个月只休息了4天,直播总时长超过200小时。 但这个堪称“劳模”的主播,月收入只有622块钱,只够用来交电费。 在大家的印象里,网红是高收入人群,动辄月入上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现实是很多不出名的网红,或许连温饱都是问题。 我们只看到了一袭华美的袍子,没有看到里面爬满了虱子。 02 另一个故事,来自湖南长沙一位卖菜的李阿姨。 李阿姨家的孩子因为工作繁忙,经常不在家吃饭,只能点外卖。 李阿姨抓住年轻人的痛点,突发奇想开创了“一周菜单”服务。 年轻人不喜欢做饭,她就帮年轻人把菜洗好、切好、搭配好,拿回家一炒就好了。 年轻人不会做饭,她就附赠每道菜的烹饪技巧,放什么调料,放多少,炒多长时间,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年轻人想减肥,也难不倒她。 李阿姨年轻的时候在食堂工作过,懂得如何搭配食材,可以做到健康、丰富又营养,关键吃了还不长胖。 李阿姨每天都不重样的菜单,让很多网友自嘲,连亲妈都做不到这样。 “一周菜单”服务推出以后,深受年轻人喜爱,李阿姨也成了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每天傍晚,前来买菜的人络绎不绝,李阿姨的生意迅速变得火爆起来。 因为这种“变态”的服务,李阿姨爆火网络,甚至被人民日报发文点名表扬。 03 为什么要讲这两个故事呢? 因为我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想当网红,想赚快钱。 新华网做过一份95后就业观的调查,数据显示,54%年轻人想当主播、网红。 但另外一项数据也不容忽视,BOSS直聘研究院数据显示,71%的主播月薪在1万元以下,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是常态。 这让我想起消失三个月的李子柒,最近现身央视,节目里李子柒谈到自己的一个目标,就是不想让年轻人当网红、做明星。 李子柒能够成功,并不是因为她赶上了风口这么简单,而是在背后默默吃了很多苦,整日整夜耐得住寂寞的学习,努力把每条视频都拍摄到了极致。 一个不超过十分钟的视频,她需要拍几个小时。 为了拍好一个做秋千的镜头,她拍摄了上百条视频,由于素材过多,导致手机一度卡到闪退,前后剪辑5次,耗时整整3天。 为了视频更好看,她专门去学习了美食片的拍摄手法。 拍摄成名作《兰州拉面》时,每天有空就要揉面练习,拉面拉到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 一共200多个镜头,拍了3天,拍废了20多斤面粉,做成大馕吃了半个多月。 为了学蜀绣,长达半年多时间,她来回奔波于家和老师之间。 为了制造一种酱,从春天拍到了冬天。 因为长期干活,导致她双手皮肤粗糙,关节突出,手上满是伤疤。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子柒不是网红,而是匠人。 所谓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 很多人都想着走捷径,幻想着一夜暴富。 但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捷径,如果有的话,那就是把一件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 04 马克·吐温说过:“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作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说到针线活,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无非是钉纽扣、换拉链,衣服裤子开线了补一补。 但你见过缝百万豪华敞篷车的吗? 杭州有一对专做缝补的母子,母亲叫王素珍,儿子叫董怀利。 与其他缝补师傅不同的是,他们缝补的并不是普通衣物。 而是价值不菲的高档商品,有羊绒衫,也有LV、迪奥等奢侈品牌,还有传承百年的旗袍。 这对母子缝补手艺高超,经他们修补后的衣物,完全看不出缝补的痕迹。 不论是配色还是走线,都可以和原物保持高度一致。 缝补前: 缝补后: 他们的收费标准也跟别人不同,别人是按件收费,他们是按厘米收费。 有一次,一位客户拿着羊绒衫找董怀利修补,董怀利要价260块钱。 客户觉得太贵,可董怀利根本不还价,因为他们的手艺值这个价。 还有一次,一位青岛客户邀请母子俩缝补奔驰敞篷车的车篷,开价一万,承包来回车费和食宿费。 母子俩远赴青岛,两天就把车篷缝补好了,针脚细腻整齐,丝毫不显痕迹,仿佛这就是车篷原来的布料。 成功只是一种结果,成功的背后一定有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 为了找到跟原品一样的布料,董怀利硬生生学会了织布。 拿到一件衣服,董怀利可以清晰地判断出衣服的纹路、布料经纬线、颜色等等。 从进入这一行开始,董怀利从来没有在12点之前睡过觉,一直在苦练技能。 如今,董怀利已经在杭州买下一套房,计划不久的将来开一家洗衣店。 缝补衣服这么一件很不起眼的工作,被董怀利做到了极致,成功也就在情理之中。 周润发在电影《无双》里有句经典台词:“任何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 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成功。 05 这世上所有的天才,不过都是日复一日努力的结果。 知乎上有句话我很喜欢:“很多人努力的程度,根本达不到拼天赋的程度。” 电学天才梅因泰斯有这样一段为人乐道的故事。 某公司的大型设备发动机运转不正常,很多专家耗费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出现故障的地方。 于是请梅因泰斯过去,梅因泰斯围着机器转了几圈,耳朵靠近机器仔细听声音。 然后,梅因泰斯让工作人员拿来发动机图纸,在某个地方画了一笔,对维修人员说:“把这里的线圈减两圈。” 维修人员按照梅因泰斯的办法,机器果然修好了,梅因泰斯因为这一道线挣了1000美元。 有人不服气说画一道线就值1000美元,这钱也太好赚了。 梅因泰斯听到后笑了笑,在收据上写道: “用笔画一道1美元,知道画哪儿值999美元。” 任何举重若轻的背后,都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累积。 梅因泰斯有几十年的电学知识,拆过无数个发动机,发动机的内部结构,他了如指掌。 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 平庸与优秀的差别就在于,你只是把一件事情做完了,还是做到了极致。 06 康辉在《平均分》中写道: “认认真真的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到极致,术固然重要,但道更重要。” 如何才能让把事情做到极致,让自己增值呢? 《如何成为专家》这本书里,作者采访了超过700名各领域的专家。 结果发现,那些达到行业顶尖水平,能称之为高手的人,都具备4个特征。 1. 有一个明确的领域。 什么都懂的全才少有。 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然后在这个擅长的领域里做到极致。 没有明确的方向和领域的人,永远无法成为高手。 2. 系统化思考。 非系统思考的表现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高手的知识,往往都是成体系化存在的,能在各种场景下取用自如。 只有把学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深刻且全面的掌握。 3. 高水平的思维模式。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曾说过:“我们需要学习各个学科最重要的概念,建立一个多元思维模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旦建立了这种思考框架,你做事的效率就会超越绝大多数人,还会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预测到别人预测不到的未来。 一个高手必然要具备高水平的思维模式。 4. 保持专注。 这个时代诱惑太多,注意力和精力很容易被分散。 要成为高手,就必须长期专注某件事。 即使是再不起眼的工作,把事情做到足够的专注,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 一件事,一辈子,专注的极致,注定伟大。 ▽ 经济学上,有个“窄门思维”,说的是: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选择开始做简单的事情,虽然开始是“宽门”,但越往后走,竞争者挤满了道路,越走越难。 另一些人,会选择开始很艰难的事情,虽然开始是“窄门”,看上去荆棘密布,但越走人越少,最后就会成为佼佼者。 胡适说过:“这个世界聪明人太多,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者只是少数人。” 下笨功夫的人,主动选择难走的窄门,因为容易走的路,最后往往是绝路。 ..................................END........................................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论坛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
|手机版|理想城俱乐部 ( 闽ICP备19016385号-2 )
GMT+8, 2024-11-22 16:28 , Processed in 0.17867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