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文章时间满 171 秒,可领取 855 理想分
乔布斯的一句话
近到我们身边的那些成功人士,远到那些著名的成功人士,他们都特别善于提问。
毫不夸张的说,有些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恰恰是因为他们不断且合理的提问。
那些会提问的人,一开口就赢了,从而走向成功。
史蒂夫·乔布斯,就是这样一位提问高手,他一开口,就挖走了百事可乐的总裁。
大约在1983年,乔布斯特别钟意百事可乐的总裁约翰·斯卡利,希望挖走他,并与自己共事。
面对乔布斯伸出的橄榄枝,斯坦利思考了很久,考虑到种种原因,暂时还是不想放弃自己现在的事业,拒绝了乔布斯,表示双方还是做朋友吧。
这时,乔布斯用上了提问的技巧,说出了至今仍然被视为“最好的销售广告词”的话:“你究竟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希望获得改变世界的机会?”
乔布斯的这句话触动到了斯卡利内心深处的东西,他瞬间被乔布斯这句话打动,离开了百事可乐,成为了苹果的首席执行官。
他和乔布斯一起创造了最棒的产品(第一部Mac)和最棒的广告(“1984”)。
而这也是乔布斯与苹果走向成功重要的一步。
我们身边那些优秀且成功的人同样也是特别擅长提问的。
那些会提问的人,一开口就赢了,他们赢得了老板的信任、赢得了朋友的帮助、赢得了亲人与爱人的珍惜,这么一看,他们仿佛赢得了全世界,那么,我们这种很普通,不太会提问的人,也能变得像那些优秀且成功的人一样会提问吗?
当然可以,阿胖的这篇文章正是要让你变得会提问,开口即赢,赢得全世界!
一、为什么我们不是那个会提问的人?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自己的现状,为什么我们不是那个会提问的人?因为,我们连问题都不愿意提。
想想看,一个连问题都不愿意提的人,怎么可能会变成一个会提问的人。
就像一个人连书都不会去看,那他又怎么可能会成为一个会看书的人。
而我们又是为什么不愿提问呢?大体上是这2点原因:
1.认知偏差
2.厌损心理
拿我的亲身经历来加深你对这两点的理解。
先来说说认知偏差。
我之前一直都很自卑,成绩不好、反应也慢,看上去糟透了,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来。
怎么办?其实我刚开始是这样想的:“既然我什么也做不好,什么都不懂,那我就去问那些懂的人。”
有天正准备拿一道题去问老师,结果看到刚刚上去问题目的另一位同学被骂得狗血淋头,大致意思是“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还来问我,你怎么这么蠢”。
接着我就打消了问问题的念头,宁愿自己去琢磨,也不愿意再去问他人问题了,因为,那句话给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问问题的人,都是因为蠢,所以才去问,聪明的人什么都懂,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这个就是〔认知偏差〕。
大家与我的情况可能不一样,但导致的结果大多都是类似的,我们产生了一种“聪明人没有问题,蠢人才会有问题”这样的认知。
什么坏处呢?在那之后,我开始了我的不懂装懂之路,明明不懂,也要装作听懂了,宁愿自己琢磨3天3夜琢磨不出来,也不会去向他人求助。
这让我的不懂越来越多,多到连装懂都掩饰不了,本来就已经够糟糕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了。
那什么是厌损心理呢?就是厌恶损失嘛。
当我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了之后,我大致的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拖下去不是办法,问题还是需要去解决,自己适当的还是需要提出问题,于是,我找到机会,就出发问问题了。
毋庸置疑,简单的问题当然还是被骂了,虽然我了解到了聪明人也会问问题的情况,暂时不存在〔认知偏差〕上的压力了,但别的问题又来了,被骂的时候被同学们听到了,接着就出现了一阵阵叽叽喳喳的讨论声,顿时脸就涨得很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本来好不容易准备改变的我,又要回到原点了。
这次事件,让我厌恶别别人议论的感觉,因为在我看来这样我会损失面子与形象,这点就是〔厌损心理〕,因此,我也是彻底戒掉了提问题。
在〔认知偏差〕与〔厌损心理〕的作用下,我们连提问题的意识与勇气都失去了,怎么可能做到提好问题呢。
如何改变现状?
a.名人影响法:要从内心里真正认可并不是蠢人才问问题,聪明的人同样也问问题 ,甚至比蠢人问的还多这样一个观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了解名人的经历。 比如。
越是成功的人,越喜爱提问题,提问题能让他们不断的思考,从而不断的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才有机会解决问题,也才有可能变得更好、更成功,看到这里,我相信你感触良多,提问的意识也诞生了出来。
b.本质3问
每当在提问上厌恶损失的时候,问自己这3个问题就好了。
“提这个问题我能得到什么”
“提这个问题我会失去什么”
“失去的东西与得到的东西哪个对我影响更大”
当你按照这三个问题问自己一遍之后,逻辑变得清晰,其实你的思路就已经摆脱了偏向潜意识厌恶损失的思路了。
就像拔河,左边是损失,右边是获得,什么也不做的情况下,我们的行为会是厌恶左边,偏向右边的,但通过了这三个问题之后,我们把思路理清楚了,就来到了中心点,公正的看待损失与获得。
再说具体点,拿我的经历来说,面对自己厌恶损失的心理,我问了自己那三个问题之后,答案自然也会思考出来,我得到的是解决问题,考试可能会多拿几分,而我失去的是面子,被别人嘲笑给我带来的影响是虚的,而考试多拿几分,解决问题却是实打实的,那我还是去提问题吧。
你看,我按上述方法提问并回答了一遍之后,厌恶损失的偏爱就没了,理清了逻辑,公正合理的做出了决策,把提问赋予利益具体化,也就有了提问的勇气。
二、提问思维
当我们有了提问意识与勇气之后,我们会变得愿意提问,但愿意提问,并不代表我们能在应该要提问的时候能想起来要提问。 但如果掌握提问思维,那就能大概率的找准该提问的时机去提出问题。
训练方法:
问句化
顾名思义,尝试把自己即将要说出来的每一句陈述句都变成问句。
比如,对自己说,“我今天一定要学习4个小时”,可以换成问句,“我有多久没学习4小时了,是不是今天要做到了”。
当你与同事发生摩擦,本来是说出一句:“你这件事情做得太过分了”,改成问句则是“这件事情如果私自做决定,是不是不太好”。
在把陈述句梳理成问句的过程中,语气会相对变得友善、合理,问题也会变得容易解决。
如果不断的把每一句陈述句都梳理成问句,你会有一个深刻印象,在什么情况下陈述句换成问句能够更加好的解决问题,这样也自然能更加准确的找到合理的提问时机。
三、提问技巧
哪怕能找准提问的时机去提问,但如果没有好的提问技巧,提不好问题,也没法提出一个好问题。
与对方的提问技巧:
1.封闭式提问:封闭式提问就是你把选项准备好,抛出来给对方选择,这样其实就把范围限制住了,适合对方总是不正面回答,与你兜圈子或者是对方不明白如何行动的情况下去用。
比如,我女票每天特别纠结的一件事就是吃什么,如果我不去提出合适的问题,那能纠结至少半个小时,所以她每次纠结吃什么时,我就问她:“你是想吃米饭还是粉面呢”?这时她就只能选一个,当她选择了其中一个,其实就已经走向成功了,因为范围一下就缩小了不少。
2.开放性提问:开放性提问则是给予对方一个问题,对方没法用“是”与“不是”来回答。
这样的问题不具备限制性,让对方有更多的想象空间,适合想要增进与对方的关系时用。
大家都喜欢被倾听,如果有一个人你与他说了许许多多的话,他不仅认真倾听了,还能适当给予回应,这样我们会对那个人产生大量的好感,这其中就要用到开放性提问。
比如,之前我公司来了一位同事,是位宝妈,有一次回家的时候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于是就聊了起来,简单的聊了几句,我发现似乎她对她小孩所取得的成就特别骄傲,接着我就采取了开放式提问的方法,向她提出问题:“你现在最值得骄傲的成就是什么呀”,毋庸置疑,对这位宝妈来说,骄傲的当然是她的孩子,于是她开始不停歇的分享模式,我也在不断的提问,在她看来我的提问是对她骄傲的事情感兴趣,她也很开心,我与她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就这样建立了。
3.6何分析法:6何分析法不是用来提问的,而是在提问之前用6何分析法把面对的事情去思考一遍,你会发现逻辑变得特别清晰,你的封闭性与开放性提问也会更加准确。
与自我的提问技巧:
复盘化:自我提问的目的是发现自己没发现的问题,从而有了能解决更多问题的可能。复盘化是针对惯性思维下手,不断复盘那些早已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词与意识,针对它们提出新的问题,探索更多可能,从而取得提升。
总结:扭转认知偏差,抵抗厌损心理,训练提问思维,掌握提问技巧,你也能成为一个会提问的人,开口即赢 ..................................END........................................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论坛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
|手机版|理想城俱乐部 ( 闽ICP备19016385号-2 )
GMT+8, 2024-11-23 07:56 , Processed in 0.184769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