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文章时间满 66 秒,可领取 330 理想分
一个没有见过广阔世界的人,常常以为自己拥有的,就是最好的。 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不知**生中什么是重要的,更不知道如何才能得到它们。 人生的成长,不在于有多高的起点,而在于有多宽的视野。 作为父母,不仅要用心陪伴孩子成长,还要尽可能地多带孩子见世面。 见知识 一个人见世面的方式无非有两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然而哪怕走遍全球,你所看到世界的广度始终是有限的,而知识的深度则是无限的。 而读书,始终是增长见识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 杨绛曾写道: 读书就好比到世界上最杰出的人家里去串门。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入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 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就高明,和他对质。 人类历史的演变,自然万物的奥秘,统统能在书本中找到答案。 然而,想要在书本中长知识,就要做到广博。 读书不应只读某几类书,而是要拓展阅读的宽度。 梁启超曾对长子梁思成说: 你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 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才有接谈交换,或开卷引进的机会。 人的一生,应该花更多时间去读书。 读多了,自会改变气质和面貌,增长眼界和见闻。 见世界 花盆里长不出大树,庭院里养不出骏马。 一个人假如连世界都没见过,又哪里来的世界观?这样的人纵使聪明绝顶、满腹经纶,也很难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带孩子见世界,是为了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天地中,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 梁启超9个儿女中,有7人曾经留学国外: 长子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曾经结伴游历欧美,归国后成为我国建筑业的先驱; 次女思庄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拿下了文学与图书馆学双学位; 三子梁思忠,进入美国西点军校进修,入伍后成为了一名抗战英雄; 幼子梁思礼院士,赴美求学一路攻读到博士,学成后被任命为我国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也是钱学森手下十个室主任之一。 梁家的子女在梁启超鼓励下,勇敢地走出国门看世界,而后又将世界上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回了祖国。 出国读书,也许并不是带孩子看世界的唯一办法,但只有看过大千世界,才能做到心有乾坤。 走出去,是为了让孩子亲近自然、观察生活。 这丰富的世界、多彩的生活,本身就是最生动的教材。 孩子见过的世面越多,对世界的感知越深刻。 一个人,只有走过更多的路、欣赏过更多的风景,才知道什么是理想中的自己,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见挫折 梁启超虽然身为社会名流,却教导子女不以生活安逸为福。 他常常告诫子女:处忧患是人生幸事,能使人精神振奋,志气强立。 在富足安逸的生活中,总是留意让孩子们体验生活的艰辛。 1928年,长子梁思成学成归国时,本可以直接进入清华大学任教。 可梁启超认为,在清华园内的工作太过安逸,很容易消磨人的志气。 《颜氏家训》有言: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在梁启超看来,与其去条件完备的清华大学坐享其成,不如到成立之初的东北大学经历一番考验,这才是梁思成磨练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真正机会。 因此,他建议思成去东北大学任教。 在信中,他对思成说:我想有志气的孩子,总该往吃苦的路上走。 当思成在东北遇到困难,写信向他诉苦时,他也拒绝施以援手,而是回信说: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 经历过挫折的人,可以享受最好的,也能够承受最差的。 更经得住诱惑,也更清楚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让孩子经历挫折,才是对他们的人生负责。 世界上最好的家教,就是带孩子见世面。 一个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过的挫折,最终构成了他见过的世面。 这种无言家教,也许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成为孩子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引导着孩子走向最好的自己。 ..................................END........................................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论坛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
|手机版|理想城俱乐部
( 闽ICP备19016385号-2 )
GMT+8, 2025-5-23 13:07 , Processed in 0.176703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