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文章时间满 319 秒,可领取 1595 理想分
14. 如何才能剔除讨好型人格?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 许多年前,我在老家,混迹在电脑配件批发市场维生。当时我有一个档口,大概廿平米左右,批发电脑的主板和显示器什么的。当然,我们也做零售。那时候人们会买散件组装成电脑,作为商家,我们的利润也不错。虽然我生意不错,整个市场里也算得上数一数二,但,市场里的人都知道,「李哥」脾气并不好。 市场么,人来人往…… 时不时就会遇到特别事儿妈、特别挑剔,且说话不顺耳的顾客。公司里的小朋友们都很敬业,于是即便受了点委屈,也都尽量客客气气。不过,若是被我发现,我就会用我的方式去处理。我会轻轻走过去,站好;笑嘻嘻地伸手把那顾客从柜台前往后推一步,然后,直盯着那客户的眼睛,语气极其平静,甚至声音不大,话却是对刚才受委屈的小朋友说的:「把这些东西收起来,咱不卖了。」 由于我的语气是格外平静的,并且脸上还笑嘻嘻的,声音又不高,并且只是说「咱不卖了」,刚刚还在耍泼的那个人会愣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等他反应过来了,也只能说出大抵上已经被我们听过很多次的话,「你这是什么意思?」或者,即便是反应快一点的能说出来的话依然没有什么创意,「顾客是上帝,你懂吗?!」 他若是问我,「你这是什么意思?」,那我就依然死盯着他,但也依然笑嘻嘻,声音依然不大:
他若是问我,「顾客是上帝,你懂吗?!」,那我同样是死盯着他,但也依然笑嘻嘻,声音依然不大:
反正,那些惹人厌的顾客在我这里没有什么作妖的空间,我也不跟他们对骂,笑嘻嘻地把他们请出去就可以了 —— 了不起这单生意我不做了么!所以,当年给我打工的小朋友们出门都很硬气,因为他们知道在关键的时候,「他们的李哥」会替他们出头,绝对不会让他们受委屈。 有人问过我,「你就不怕这样会得罪客户吗?」—— 我的解释是这样的:
更为关键的是,我压根就没有任何「讨好型人格」。我也不想讨好所有人 —— 因为我知道我绝对做不到。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可能人见人爱么!我就是想老老实实做好生意,做好买卖而已,用不着人见人爱。甚至,我都不需要人家非得爱我,或者非得喜欢我,我只要做到「人家不讨厌我」就已经足够了吧?
这些都做到了,我就已经理直气壮了,是不是?再然后就不是什么生意经了,干脆就是人生态度了:
道理很简单,因为这样才公平嘛!不公平的事儿我们直接不干了还不行吗?—— 如若不然,这世界这么大,咱们相互躲着点,无论如何,各自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吧?我的人生哲学就这么简单 —— 事实上,这都廿多年过去了,我也从来没有见过这个方法论竟然失效过。 我猜,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讨好型人格」—— 尤其是在我们这个父母强权根深蒂固的文化里成长的人。在整个童年时期、少年时期,我们这个文化里的人都会遇到各种莫名其妙的打击。就好像崔健的歌词里所描绘的那样,「权力在空中飘荡,不小心就打在肩上」…… 哪儿是往肩上摧一下那么简单啊!常常干脆就是往死里弄。于是,在搞不清楚规则却又已然被折磨的情况下,只剩下「委曲求全」或者「讨好为生」才是出路。 然而,经商这个事儿在和平年代里明显比整个生活简单太多了,纯粹太多了!「只要不坑人不骗人就应该理直气壮」—— 难道不是这样的吗?而且,我总是能观察到另外一个现象:
对于那些有能力造出超值商品的,有能力提供超值服务的商人们,表达真诚的感谢难道是「尊重公平的我们」不应该做的吗?于是,反过来,如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竟然做出了超值的商品,或者竟然提供了超值的服务,那么,我的顾客们是不是应该感谢我才对?那,我为什么要讨好「原本应该感谢我的人们」呢?同时,我猜,他们也完全不需要我的讨好罢! 据我观察,「讨好型人格」是天下最浪费时间最浪费生命的品质。还是那句话:人的时间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你被「讨好型人格」所左右,那么,你就得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去从各个角度讨好各式各样的人…… 不是一两个,是一批又一批,前仆后继。 若是你把时间精力花在讨好他人上,那么你就没有时间精力把事儿做好,所以你根本就硬气不起来。更为重要的是,「讨好型人格」的副作用在更隐秘的地方 —— 你会因此完全没有办法成为一个好人,你会变得压根没原则,彻底无底线…… 「讨好型人格」就好像是个泥潭,陷进去之后,越挣扎陷得越深。不挣扎呢?不挣扎也会慢慢沉下去,被淹死是早晚的事儿。 很多人喜欢「站队」,仅仅是为了眼前的那一点利益。可是,站队这事儿很危险,因为只要你开始站队,你就得不停地站队…… 这站着站着吧,早晚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正处在一个左右为难进退皆错的状态,反正,到时候你怎么站都不对! 所以才有古老的智慧永远有效:「守住本份」—— 把自己份内的事儿做好,做到极致…… 至于份外的事儿么 —— 可以是「关我屁事」。也许有人不同意,但,若是你认真琢磨一下,就会发现,这么简单的建议会让你逐步变成一个「非常硬气的猛人」—— 你事儿做得好,你人做得正,你怕什么?到最后,甚至连误解或者中伤什么的都不怕。 另外一件事儿发生在我在新东方教书的时候。新东方有一个「学生给老师打分」的制度。比如,你一共要讲十节课,那么,在第八节课结束的时候,学生们就会拿到一个打分表,给正在搭班讲课的几位老师分别打分…… 制度这个东西,经常会深刻地改变人们的行为。老师们为了获得更高的分数,费劲了心机。比如,把真正的干货狠货一直押着不讲,到了第七节课第八节课的时候才会「适时放出」;再比如,到了第七节课第八节课开始就在台上给学生唱歌…… 更不要脸的就干脆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自己年轻的时候跟残疾女生谈恋爱的故事 —— 明显是他**编出来的…… 李笑来也不是不会弹琴,也不是不会唱歌…… 说实话,我也不是没想过「是否应该妥协」,但,终究没做任何改变。该干嘛干嘛,把份内的事儿做好。有一次,应该是因为上一节课的老师唱过歌了,然后也怂恿过学生,所以,我一进屋一上台,下面学生就开始起哄,拍着桌子喊,「唱歌!唱歌!」 我也知道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恶意,并且,基本上只是「被误导」了而已…… 可那天就是忍不下去了,顺手就把麦克风砸在讲台上,暴吼了一通:
…… 静默了一会儿,台下掌声雷鸣。后来就传开了,反正,再也没发生过在我的课堂上有学生乱起哄的情况。 当然,另外一种极端也绝对要不得。虽然我们做人尽量正,做事尽量好,所以我们心里也足够硬气,然而,完全没有必要因此就一不小心变成「靠,老子天下第一,所以任何时候都是爱谁谁」的状态。在这里,我根本就用不着举例,因为你在生活中总是见过很多这类人,他们到最后会发展成「不管三七二十一反正先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再说」的类型。 这种小心的背后是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
如果你肯认真想一下就知道了,故意犯错其实并不可怕。你想做一个好人,你就不会故意犯错。而那些故意犯错的人,常常是因为他们已经提前按自己的思考模式衡量过利弊,所以才决定「宁可犯错也要去做」,因为他们这么做可以多获得点什么…… 真正可怕的,不是犯错,而是「无意中犯错」或者「不小心犯错」。你不是个坏人,但你的确犯错了,虽然你无意如此,虽然你是不小心,这才是吓人的 —— 若是那错误让别人蒙受了损失,虽然你不是有意,虽然你不是故意,请问,如何收场?又,当你自己觉得自己是不小心、自己是不故意,请问,蒙受损失的那些人会感同身受地理解你吗?别说他们了,是不是很多其他人也同样不会理解你?别说理解你的懊恼了,若是他们竟然以为你干脆就是故意,说实话也没有什么办法啊!甚至,也不算过份啊! 所以,「尽量不要得罪人」常常并不是因为我们害怕得罪人,而更多是因为我们害怕自己 —— 我们自己并不见得靠谱,起码,我们知道自己需要很久的时间、很多的努力才能变得靠谱,才有机会变得更靠谱…… 所以,遇到不好的人,或者遇到与自己的原则底线相冲突的人,不要去争吵,不要去争辩,不要想着输赢,最好的策略是「能躲就躲」。 15. 怎样才能成为不讨厌的人?说实话,谁不想成为一个受人欢迎被人喜爱的人呢?—— 只是大多数人做不到而已。然而,就算「退而求其次」也依然是非常有价值的 —— 「不受欢迎」不要紧,起码要做到「不讨人厌」,对吧?「不讨人厌」都做不到的话,别说成为好商人了,干啥都不行啊!这很显然,很明确。 只要剔除掉「讨好型人格」,就可以让你瞬间变成『有基础、有能力随时「不卑不亢」的人』——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都能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甚至做到最好,那么就「不必讨好谁」,或者说,「没必要必须讨好谁」…… 也许我们有时候也会去讨好一些人,但前提是「我乐意!」—— 讨好一下爸妈,讨好一下配偶,这很好啊!因为那可以是非常幸福的选择,不是吗? 那「不讨人厌」的诀窍在哪里呢?只要再剔除一个恶习就好了,真的很简单,很直接:
如果你肯仔细观察一下,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做不到「不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特征非常明显,且相同:
请注意:
如果竟然有人当着他们的面毫不留情地指出他们的这种缺点(甚至「缺陷」),他们会极为真诚地「断然否决」;即便是他们在被指出之后,随后暗地里「认真反思」的时候,他们也很难相信自己竟然真的是这样的人 —— 因为,他们同样讨厌具备以上特征的人! —— 这就太有趣了!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一个人在一方面作为那样的人却同时在另外一方面无情地鄙视所有那样的人…… 于是,我们要研究这些特征来自于何处,也许他们是「症状」而不是「症因」—— 如果我们竟然可以找到「症因」,那么我们就有办法消除「症状」。这个类比的副作用在于,它有可能会引发一些人的「抵触情绪」,因为这个类比很可能会让人联想到「自己有病」,进而引发「逆火效应」,大脑里的直接反馈是无需思考且带着浓浓的火药味的:「你他**才有病呢!」…… 其实,「生病」这事儿确实不好,但,「得病」并不是病人的问题,要么是运气不好,要么干脆是一个人活着的过程中存在的正常现象而已 —— 谁不是时不时得点「死不了的病」呢?「有病不知道」才可怜;「知道自己有病却坚持不治疗」,那就是完全没有任何道理的「虐待自己」了—— 更何况,我们这里提到的这个被类比为「病证」的东西,首先可治疗,其次治疗方案很简单,更重要的是,不花钱!—— 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是否可以走医保…… 当然,如果我们认真研究的话,最终的结论会让我们极为释然:
有一本和李笑来的年龄一样大的书籍,1972 年出版,书名是《I’m OK, You’re OK》,中文译名就叫它《我行你也行》罢!这本书里的理论放到这里,会让你很快弄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具备以上我们提到的「令人极为讨厌的特征」。 任何正常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有可能需要经过这四个阶段,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到达第四个阶段,有很多人停留在第三个阶段,有人停留在第二个阶段,甚至还有人干脆一直停留在第一个阶段:
小时候,我们所有人都身处第一个阶段。那个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我们什么都不会,大人在我们眼里甚至接近神的位置。他们看起来什么都懂,他们看起来什么都会,他们力气比我们大,他们有着我们完全想象不到的权力…… 反正,他们很行,我们很不行 —— 尤其是,每次对我们来说莫名其妙无法理解的惩罚出现的时候,我们就愈发地自卑,愈发地小心…… 可依然做不到事事顺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慢慢长大。幸运的是,我们作为正常人总是有足够的学习能力(不单指学校里的成绩表现)。于是,我们脑子开始变得更好一些,身体也更强壮一些…… 结果呢?结果就步入了下一个阶段:嗯?虽然我的确不怎么样,可你实际上也并不咋样么!哦!原来大家都这个臭德行啊!这个「发现」毁掉了很多人,因为他们误以为「既然如此就无需再进步了」。他们不知道的是,停止进步的代价巨大 —— 从此之后终生处于第二个阶段里的人们开始「至死不渝」地「与全世界对抗」…… 无论表现有多么千差万别,骨子里就是相同的一句话而已:「反正,大家都一个德行,谁都别想在我面前装蛋!」 身处第二个阶段里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表现出种种令他人讨厌的特征。虽然,「我不行其实我也知道」,但,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能够证明你也不行」都是令我极度舒适的,甚至,不知不觉之间,那早已变成了任何时候的「首要目标」。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人不由自主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他们的「发现」是:哦,原来「我很行,你们都不行啊!」—— 少数人的确因为时间的积累多少进步了一些。然而,更多的人是因为幻觉;他们并未意识到另外一个事实:年龄的增加不会确保知识的积累。入行更早一点,经验更为丰富一点,甚至年龄更大一些,当然会有一定的优势,至少「显得有一定的优势」,可实际上,这并不能保证后起之秀用并非更聪明的脑子,但更先进的手段,获得更多更快的进步。 在第三个阶段里的人是最焦虑的。因为他们其实就算是只是在潜意识里也知道自己的地位事实上「岌岌可危」。在孩子面前装装倒也不是很难,可是面对配偶、面对同事,那就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所以,他们甚至会主动出击,看到「谁竟然有比我更行的苗头」,甚至哪怕是「谁竟然行的苗头」,都要直接冲过去尽快打掉!以防「我行你不行」的幻觉被打碎。所以,他们的首要目标和第二个阶段里的人其实差不多,「反正要证明你不行」…… 至于「我自己到底行不行」,你管呢?只要我藏得足够好就行了么!于是,他们身上同样会表现出同样的种种令人讨厌的特征。 相对来看,第一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都是健康的;当然,最健康的是步入第四个阶段。虽然最终能够步入第四个阶段的人很少,但他们都一样,相对非常平和。他们对自己相当满意,在他们眼里别人也都不错,所以可以和平相处…… 你想想就知道了,觉得自己不错的同时也觉得别人不错的人,怎么可能「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将其打断而后把话题引到自己身上」?怎么可能「闲着没事儿就想着要抬高自己」?怎么可能「无论如何都要证明自己是对的」?怎么可能「只要话题不在自己身上就说出来的全是负面话语」? 第一个阶段其实也是很健康的。因为那时候虽然难免有些压抑,但,对于「我不行」的感受是对事实的反应,所以也常常并无太多实际压力。并且,在第一个阶段的时候,更经常发生的反倒是,「恰恰因为不行所以就迅速去学了!」…… 后来呢?「后来也就真行了!」 更令人欣慰的事实是:「所有人都一样,最多只是在某些领域里能够自如地处于第四个阶段」—— 在其他领域,生活的其他方面,更多处于前三个阶段的某一个阶段之中。比如,李笑来。在投资领域,我常常的确处于第四个阶段,觉得自己不错,然后也经常遇到很多人也让我觉得相当不错,甚至比我自己强很多 —— 并且,无论对方多强,也不会令我觉得自己不行…… 然而,在其他领域呢?比如,在人际关系处理上,我就实际上常常处于第一个阶段,因为很多人都处理得很好,我就是不行。诸如此类。 于是,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经常按以下思路整理自己的情绪就好了:
就这么简单。如此这般,要么你在第四个阶段,要么你在第一个阶段 —— 反正你就是不在「无论如何都会让你讨人厌的第二个或者第三个阶段」。说实话,这多少有点诡异!因为到最后,治疗「以自我为中心」的手段竟然是「在自己身上使劲」—— 即,只关注自己的成长,不与他人做无谓的比较。 天天都要反省自己:
如此这般,你就能在「不小心陷入第二或第三个阶段的情况下」,能够及时意识到,然后还能及时跳出来。在第二或第三个阶段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浪费。因为无论是你的时间,还是你的精力,甚至是情绪,都对你毫无用处。毫无用处倒也罢了,它还会不断令你变成更讨人厌的人…… 这太可怕了。不招人喜欢倒也罢了,讨人厌不仅非常不好,还非常没必要。 关键在于,讨人厌的人那可是真的赚不到钱啊! ..................................END........................................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论坛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https://a.lx.city/portal.php?mod=view&aid=221 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初稿)第一部分 https://a.lx.city/portal.php?mod=view&aid=225 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初稿)第二部分 https://a.lx.city/portal.php?mod=view&aid=226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初稿)第三部分 https://a.lx.city/portal.php?mod=view&aid=227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初稿)第四部分 https://a.lx.city/portal.php?mod=view&aid=228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初稿)第五部分 https://a.lx.city/portal.php?mod=view&aid=229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初稿)第六部分 https://a.lx.city/portal.php?mod=view&aid=231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初稿)第八部分 https://a.lx.city/portal.php?mod=view&aid=232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初稿)第九部分 https://a.lx.city/portal.php?mod=view&aid=233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初稿)第十部分 https://a.lx.city/portal.php?mod=view&aid=234微信互联网平民创业(初稿)第十一部分 |
|手机版|理想城俱乐部 ( 闽ICP备19016385号-2 )
GMT+8, 2024-11-22 15:06 , Processed in 0.181145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